「六统天下开奖记录」六统天下开奖记录直播
六统天下开奖记录
六统天下开奖记录直播
秦始皇能一统天下,秦国哪位君王的贡献最大?这是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,也许每一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答案。首先,奋六世之余烈,至始皇帝扫清六合,席卷八荒,寰宇之内,皆属秦土。秦国国君是七雄中的佼佼者,孝公用商鞅变法,惠文王使张仪连横及东出,武王克宜阳,昭王大半辈子为秦国征伐奠定统一基础,此四位,可谓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功劳者,但是我最佩服,贡献最大的秦王应该是秦孝公。主要是因为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,才有了秦统一天下这样的局面。因此秦孝公的贡献最大。 首先,秦孝公是位伟大的雄主,秦国在孝公之前上百年都被魏国压制,不仅丢掉河西,而且国门大开,秦国几世内耗,战国初年秦国已是七国之末;虽然孝公也没能收复河西地区,但孝公的无论内政外交均有亮眼表现。在秦国穷弱时期,孝公发动求贤令引进人才,且求贤令也是秦孝公的一大手笔。"吾且尊官,与之分土",这样的魄力也是同时期的战国其他国君所没有的,卫鞅对于治国方略有着无与伦比的洞察力,变法期间孝公敢于对权力放手,让商鞅去大刀阔斧改革而自己隐居幕后,最终实现了"商鞅变法"。 另外,秦孝公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权谋,在献公死后能从争夺河西的既定国策中摆脱出来,而群臣均无异议;商鞅变法时,能将权利不漏声色的交接在变法派的手中。 总而言之,秦孝公所重用的商鞅进行变法,这是秦国由弱变强的开始,他是历史的开创者,因为他也没有任何历史经验,变法的前景一片未知,而后面的秦国国君都是沿着他开辟的的道路前行的,这样才有秦国横扫六合的壮举。因此秦孝公对于实现六国统一的贡献最大。
实在看不下去了。 第一,你这个问题是送分题。谁不说秦始皇功绩最大,谁就是不懂历史。统一的功劳,秦始皇自己50%,其他君主分剩下的50%。第二,秦始皇最重要的功劳也不是统一,而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,修长城灵渠郑国渠驰道,北击匈奴南平百越,推行郡县制……单单统一就可以超越所有先人,统一之后的功绩,更是把5000年历史上所有的君主踩在脚下。 第三,恕我直言,评论区6个人全都不懂历史。谁不把秦始皇排第一,谁就不配说自己懂历史。
始皇帝能够一统天下,是奋六世之余烈的结果,而其中贡献最大的莫过于秦孝公赢渠梁,他重用商鞅进行变法,使得秦国由一个西方贫弱之国逆袭成了虎狼之强秦,从此秦国越来越强大。
秦昭襄王是秦国一统天下贡献最大的君王,也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。秦昭襄王嬴稷因为曾在燕国当人质,受尽苦难,塑造了他隐忍的性格,他登上王位,有长长的40年时间都有宣太后把持朝政,可见他是多么能忍耐。
秦始皇能统一全国。是秦朝历代君王所打下的基础,其中秦穆公的贡献最大。在秦穆公时期,通过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。

这是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,也许每一个人心里都会有自己的答案。首先,奋六世之余烈,至始皇帝扫清六合,席卷八荒,寰宇之内,皆属秦土。秦国国君是七雄中的佼佼者,孝公用商鞅变法,惠文王使张仪连横及东出,武王克宜阳,昭王大半辈子为秦国征伐奠定统一基础,此四位,可谓秦国统一天下的最大功劳者,但是我最佩服,贡献最大的秦王应该是秦孝公。主要是因为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,才有了秦统一天下这样的局面。因此秦孝公的贡献最大。 首先,秦孝公是位伟大的雄主,秦国在孝公之前上百年都被魏国压制,不仅丢掉河西,而且国门大开,秦国几世内耗,战国初年秦国已是七国之末;虽然孝公也没能收复河西地区,但孝公的无论内政外交均有亮眼表现。在秦国穷弱时期,孝公发动求贤令引进人才,且求贤令也是秦孝公的一大手笔。"吾且尊官,与之分土",这样的魄力也是同时期的战国其他国君所没有的,卫鞅对于治国方略有着无与伦比的洞察力,变法期间孝公敢于对权力放手,让商鞅去大刀阔斧改革而自己隐居幕后,最终实现了"商鞅变法"。 另外,秦孝公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权谋,在献公死后能从争夺河西的既定国策中摆脱出来,而群臣均无异议;商鞅变法时,能将权利不漏声色的交接在变法派的手中。 总而言之,秦孝公所重用的商鞅进行变法,这是秦国由弱变强的开始,他是历史的开创者,因为他也没有任何历史经验,变法的前景一片未知,而后面的秦国国君都是沿着他开辟的的道路前行的,这样才有秦国横扫六合的壮举。因此秦孝公对于实现六国统一的贡献最大。
实在看不下去了。 第一,你这个问题是送分题。谁不说秦始皇功绩最大,谁就是不懂历史。统一的功劳,秦始皇自己50%,其他君主分剩下的50%。第二,秦始皇最重要的功劳也不是统一,而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,修长城灵渠郑国渠驰道,北击匈奴南平百越,推行郡县制……单单统一就可以超越所有先人,统一之后的功绩,更是把5000年历史上所有的君主踩在脚下。 第三,恕我直言,评论区6个人全都不懂历史。谁不把秦始皇排第一,谁就不配说自己懂历史。
始皇帝能够一统天下,是奋六世之余烈的结果,而其中贡献最大的莫过于秦孝公赢渠梁,他重用商鞅进行变法,使得秦国由一个西方贫弱之国逆袭成了虎狼之强秦,从此秦国越来越强大。
秦昭襄王是秦国一统天下贡献最大的君王,也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。秦昭襄王嬴稷因为曾在燕国当人质,受尽苦难,塑造了他隐忍的性格,他登上王位,有长长的40年时间都有宣太后把持朝政,可见他是多么能忍耐。
秦始皇能统一全国。是秦朝历代君王所打下的基础,其中秦穆公的贡献最大。在秦穆公时期,通过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。
实在看不下去了。 第一,你这个问题是送分题。谁不说秦始皇功绩最大,谁就是不懂历史。统一的功劳,秦始皇自己50%,其他君主分剩下的50%。第二,秦始皇最重要的功劳也不是统一,而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,修长城灵渠郑国渠驰道,北击匈奴南平百越,推行郡县制……单单统一就可以超越所有先人,统一之后的功绩,更是把5000年历史上所有的君主踩在脚下。 第三,恕我直言,评论区6个人全都不懂历史。谁不把秦始皇排第一,谁就不配说自己懂历史。
始皇帝能够一统天下,是奋六世之余烈的结果,而其中贡献最大的莫过于秦孝公赢渠梁,他重用商鞅进行变法,使得秦国由一个西方贫弱之国逆袭成了虎狼之强秦,从此秦国越来越强大。
秦昭襄王是秦国一统天下贡献最大的君王,也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。秦昭襄王嬴稷因为曾在燕国当人质,受尽苦难,塑造了他隐忍的性格,他登上王位,有长长的40年时间都有宣太后把持朝政,可见他是多么能忍耐。
秦始皇能统一全国。是秦朝历代君王所打下的基础,其中秦穆公的贡献最大。在秦穆公时期,通过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。

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,如果将顺序打乱,秦始皇是否还能一统天下呢?秦始皇的名号,可谓是名副其实,统一六国,建立秦朝,这可真称的上是千古帝王。 秦国正式向山东六国发起战争,历经10年时间,先后消灭韩、赵、魏、楚、燕、齐六国,才建立了秦朝,那么问题来了,秦朝灭了六国后,这些被灭的国家君王都去哪了。 第一是韩国:秦朝向六国开战是按照先易后难和先北后南的顺序开始的。 战国末期,齐国势力最弱小的就是韩国,所以,秦国从韩国开始了扫平六国的行动。公元前230年,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攻灭韩国。韩国的灭亡,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开始。 第二是赵国:秦国仅过一年,就将触角伸向了邻国赵国。曾经的赵国的实力绝对是可以与秦国相抗衡的,但常平战役后实力就不行了。 所以第二个灭的国家就是赵国,趁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,秦始皇派王翦、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。公元前228年,王翦大破赵军,俘获了赵王迁,占领赵国全境,赵国灭亡。 第三是燕国:赵国灭亡后,秦军将矛头又指向了燕国。公元前226年,秦兵夺取了燕地,燕王东迁到辽东后被俘。 第四是魏国:燕国灭亡后不到一年,秦国紧接着便将矛头对准了苟延馋喘的魏国。在韩国、赵国相继被灭亡后,魏国就有点唇亡齿寒的感觉了。 公元前225年,秦始皇派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大举进攻魏国。采用水攻将魏国都城大梁的城墙被泡崩塌,秦军攻入大梁后。魏王假投降,不久被杀。魏国至此灭亡。 第五是楚国:俗话说"瘦死的骆驼比马大",大国还是大国,虽将死但仍有些力量。第一次向楚国进攻,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,但最后还是失败了。 直到后来秦始皇亲自请老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伐楚,公元前223年,王翦与蒙武各自率军合击楚国都城寿春,俘获楚王负刍。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,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,降服了百越之君,至此楚国彻底灭亡。 最后是齐国:灭了楚国后,六国仅剩下最东方的齐国了。 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派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。王贲进军神速,很快就攻到了齐国都城临淄,齐王建投降。至此,秦国全部灭掉了六国,一统华夏。 这个顺序是秦国做出的唯一选择,远交近攻,先弱后强。这就是历史的结果,但是历史选择了秦国,不是因为秦国推动了历史的发展,而是因为秦国顺应了历史的发展。
也许你自己都没意识到,你的问题很值得讨论,而评论区的人则都没意识到这一点,都在说非常浅薄的观点。 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,但这个顺序里,是燕国最终灭亡的时间,其实灭楚之前,早都把燕国打烂了,燕国早就是苟延残喘的状态,所以把燕楚调换一下也无不可。先给结论,打乱顺序,很难统一,而且就算统一了,也要浪费大量时间,要知道,秦始皇统一之后十年就驾崩了!一旦顺序不对,多浪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,秦始皇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推行新政了,甚至秦始皇未必能看到统一的那天!换了扶苏,恕我直言,他的个人能力比不上秦始皇两成,统一不知道要延误多久了。 别的不说,如果你不先灭三晋,先灭楚国,绝对延误统一大业!楚国气候湿热,水网密布,战略纵深大,想灭掉必须60万大军,可没灭三晋,能不能拿出60万大军都不好说,更不用说三晋很可能在背后捅一刀了。灭三晋的顺序也很有讲究,韩魏的国都在黄河以南,大片土地却在黄河以北,一旦直接攻破国都,灭韩魏,赵国就会趁机吞并韩魏在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,秦国得不偿失。所以秦始皇是困住了赵国才灭韩的。具体操作你可以看看程步写的《真秦始皇,智取六国》
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、赵、魏、楚、燕、齐。秦始皇如果改变灭六国的顺序,还是能统一天下,因为当时秦国的实力雄厚是历史事实,天下被秦统一就成为了必然,而改变灭国的顺序只能影响统一天下的时间。
可以的,因为秦国当时实力特别强大,可以说是天下无敌。
韩国灭亡得太快,由此秦国依次灭掉赵国、魏国、燕国、楚国、齐国,一统天下。秦第一个灭韩国是最正确的选择,毕竟柿子赶软的捏。其实就算秦国攻灭六国的顺序被打乱,最多只能延迟统一的时间。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,任谁也不能阻挡。

秦始皇的名号,可谓是名副其实,统一六国,建立秦朝,这可真称的上是千古帝王。 秦国正式向山东六国发起战争,历经10年时间,先后消灭韩、赵、魏、楚、燕、齐六国,才建立了秦朝,那么问题来了,秦朝灭了六国后,这些被灭的国家君王都去哪了。 第一是韩国:秦朝向六国开战是按照先易后难和先北后南的顺序开始的。 战国末期,齐国势力最弱小的就是韩国,所以,秦国从韩国开始了扫平六国的行动。公元前230年,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攻灭韩国。韩国的灭亡,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开始。 第二是赵国:秦国仅过一年,就将触角伸向了邻国赵国。曾经的赵国的实力绝对是可以与秦国相抗衡的,但常平战役后实力就不行了。 所以第二个灭的国家就是赵国,趁赵国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,秦始皇派王翦、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。公元前228年,王翦大破赵军,俘获了赵王迁,占领赵国全境,赵国灭亡。 第三是燕国:赵国灭亡后,秦军将矛头又指向了燕国。公元前226年,秦兵夺取了燕地,燕王东迁到辽东后被俘。 第四是魏国:燕国灭亡后不到一年,秦国紧接着便将矛头对准了苟延馋喘的魏国。在韩国、赵国相继被灭亡后,魏国就有点唇亡齿寒的感觉了。 公元前225年,秦始皇派大将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大举进攻魏国。采用水攻将魏国都城大梁的城墙被泡崩塌,秦军攻入大梁后。魏王假投降,不久被杀。魏国至此灭亡。 第五是楚国:俗话说"瘦死的骆驼比马大",大国还是大国,虽将死但仍有些力量。第一次向楚国进攻,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,但最后还是失败了。 直到后来秦始皇亲自请老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伐楚,公元前223年,王翦与蒙武各自率军合击楚国都城寿春,俘获楚王负刍。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,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,降服了百越之君,至此楚国彻底灭亡。 最后是齐国:灭了楚国后,六国仅剩下最东方的齐国了。 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派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。王贲进军神速,很快就攻到了齐国都城临淄,齐王建投降。至此,秦国全部灭掉了六国,一统华夏。 这个顺序是秦国做出的唯一选择,远交近攻,先弱后强。这就是历史的结果,但是历史选择了秦国,不是因为秦国推动了历史的发展,而是因为秦国顺应了历史的发展。
也许你自己都没意识到,你的问题很值得讨论,而评论区的人则都没意识到这一点,都在说非常浅薄的观点。 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,但这个顺序里,是燕国最终灭亡的时间,其实灭楚之前,早都把燕国打烂了,燕国早就是苟延残喘的状态,所以把燕楚调换一下也无不可。先给结论,打乱顺序,很难统一,而且就算统一了,也要浪费大量时间,要知道,秦始皇统一之后十年就驾崩了!一旦顺序不对,多浪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,秦始皇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推行新政了,甚至秦始皇未必能看到统一的那天!换了扶苏,恕我直言,他的个人能力比不上秦始皇两成,统一不知道要延误多久了。 别的不说,如果你不先灭三晋,先灭楚国,绝对延误统一大业!楚国气候湿热,水网密布,战略纵深大,想灭掉必须60万大军,可没灭三晋,能不能拿出60万大军都不好说,更不用说三晋很可能在背后捅一刀了。灭三晋的顺序也很有讲究,韩魏的国都在黄河以南,大片土地却在黄河以北,一旦直接攻破国都,灭韩魏,赵国就会趁机吞并韩魏在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,秦国得不偿失。所以秦始皇是困住了赵国才灭韩的。具体操作你可以看看程步写的《真秦始皇,智取六国》
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、赵、魏、楚、燕、齐。秦始皇如果改变灭六国的顺序,还是能统一天下,因为当时秦国的实力雄厚是历史事实,天下被秦统一就成为了必然,而改变灭国的顺序只能影响统一天下的时间。
可以的,因为秦国当时实力特别强大,可以说是天下无敌。
韩国灭亡得太快,由此秦国依次灭掉赵国、魏国、燕国、楚国、齐国,一统天下。秦第一个灭韩国是最正确的选择,毕竟柿子赶软的捏。其实就算秦国攻灭六国的顺序被打乱,最多只能延迟统一的时间。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,任谁也不能阻挡。
也许你自己都没意识到,你的问题很值得讨论,而评论区的人则都没意识到这一点,都在说非常浅薄的观点。 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,但这个顺序里,是燕国最终灭亡的时间,其实灭楚之前,早都把燕国打烂了,燕国早就是苟延残喘的状态,所以把燕楚调换一下也无不可。先给结论,打乱顺序,很难统一,而且就算统一了,也要浪费大量时间,要知道,秦始皇统一之后十年就驾崩了!一旦顺序不对,多浪费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,秦始皇就没有充足的时间推行新政了,甚至秦始皇未必能看到统一的那天!换了扶苏,恕我直言,他的个人能力比不上秦始皇两成,统一不知道要延误多久了。 别的不说,如果你不先灭三晋,先灭楚国,绝对延误统一大业!楚国气候湿热,水网密布,战略纵深大,想灭掉必须60万大军,可没灭三晋,能不能拿出60万大军都不好说,更不用说三晋很可能在背后捅一刀了。灭三晋的顺序也很有讲究,韩魏的国都在黄河以南,大片土地却在黄河以北,一旦直接攻破国都,灭韩魏,赵国就会趁机吞并韩魏在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,秦国得不偿失。所以秦始皇是困住了赵国才灭韩的。具体操作你可以看看程步写的《真秦始皇,智取六国》
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、赵、魏、楚、燕、齐。秦始皇如果改变灭六国的顺序,还是能统一天下,因为当时秦国的实力雄厚是历史事实,天下被秦统一就成为了必然,而改变灭国的顺序只能影响统一天下的时间。
可以的,因为秦国当时实力特别强大,可以说是天下无敌。
韩国灭亡得太快,由此秦国依次灭掉赵国、魏国、燕国、楚国、齐国,一统天下。秦第一个灭韩国是最正确的选择,毕竟柿子赶软的捏。其实就算秦国攻灭六国的顺序被打乱,最多只能延迟统一的时间。天下一统是大势所趋,任谁也不能阻挡。

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,世界上的其它地区正在发生什么?秦始皇统一天下之时,世界各国也都在发生一系列天翻地覆的改变。 据记载,公元前247年,13岁的嬴政登基成为秦王,十年后,嬴政干掉嫪毐和吕不韦,开始独揽大政;此后十三年,嬴政先后灭韩、赵、魏、楚、燕、齐六国,最终在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,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——秦朝,中国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。 无独有偶,在这段时间里,其他各国也都在经历各自的精彩: 第一个是与我们相邻且同属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: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这段时间,印度正处在孔雀王朝的统治时代,他们当时的国王,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帝王、也是古印度史上最伟大的帝王——阿育王。 公元前268年,阿育王在他父王死后,杀死了自己的99名兄弟,终于登上王位。 其后十余年,阿育王率军南征北战,终于统一印度全境,其领土从现在的西部阿富汗到东部的孟加拉国,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陆,合计面积约420万平方公里,孔雀王朝的疆域达到最鼎盛。 另外,阿育王和秦始皇还有一点非常类似,秦始皇死后,帝国内部便开始动荡不安,秦朝也很快分崩离析;而阿育王死后,他的儿子们因互相不服而各自割据一方,并相互之间大打出手,最终导致帝国走向灭亡。 不过,中国相对要幸运一些,因为秦朝灭亡后不久,一个更强大的统一王朝又站起来了,而孔雀王朝灭亡之后,印度便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分裂和动乱之中。 第二个也是同属四大文明古国的两河流域,也就是现如今的叙利亚、美索不达米亚、伊拉克等地区:当时,这片地区原来的巴比伦王国早已经灭亡数百年,此时这片地区的统治者是塞琉古帝国,它是在亚历山大帝国分裂以后,由亚历山大麾下的将军塞琉古一世所创建。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这段时间里,塞琉古帝国正处于他们的第三代君王统治时期,无独有偶,这位君王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,他在塞琉古帝国的地位,仅次于开国君王,这位君王的名字,叫做安条克三世。 安条克三世在公元前223年继位,此后十余年,他率军南征北战,先是从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手中收复巴勒斯坦,后来又把伊朗东北部的帕提亚(安息)和中亚的巴克特里亚王国拉入自己的统治。 在安条克三世的努力下,塞琉古帝国一度称雄整个中亚,其版图面积达到300多万平方公里,安条克三世也因此号称“大帝”。 不过,在安条克三世晚年时,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,塞琉古王朝的日子开始不好过。 在安条克三世病逝的前一年,他的军队在马格尼西亚战役中被罗马军队击败,因而丧失了小亚细亚。等到安条克三世死后,塞琉古王朝也开始陷入动荡之中,最终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个行省。 第三个也是同属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:当时埃及的统治者是托勒密帝国,它是在亚历山大帝国分裂以后,由亚历山大麾下的将军托勒密一世所开创的王朝。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这一年,托勒密帝国的权力棒正好交接到他们的第四代君王托勒密四世手中,不过这位君王却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,而是一个典型的昏君。 他在继位之时,就杀了自己的母亲和其他王室成员,其后他宠信奸臣,仍由他们把持政府,导致帝国走向衰落,最终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。 最后一个是欧洲史上无法绕过地中海地区:当时这片地区正处在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的统治之下,而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这段时间,正逢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为争夺地中海霸权,展开了第二场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,史称第二次布匿战争。 在这场战争中,先是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穿过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,先后多次击败罗马军队,导致罗马军队阵亡78000名士兵,包括罗马军队的统帅、执政官埃米利乌斯·保卢斯与两位前任执政官,两位刑事推事,四十八位军团将校里的三十九位,与一百八十位罗马元老。 至于迦太基方面,仅有2000士兵伤亡,因此这场战争也直接奠定了汉尼拔在西方军事史上的地位。后来,罗马改变战略,他们派出年仅33岁的大西庇阿率领一支罗马军队在迦太基附近登陆,打算入侵迦太基本土,迦太基急忙召汉尼拔回军救援。 结果,长途奔袭回来的汉尼拔被以逸待劳的大西庇阿击败,汉尼拔军战死约2万人,汉尼拔落荒而逃,迦太基被迫和罗马签订不平等条约,丧失了全部海外领地,迦太基从此走向衰败,数十年后被罗马所灭。 至于此时的其他地区,比如北美、南美、中非、南非,澳洲,东南亚,还有诸如俄罗斯、日本、韩国朝鲜等国家,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,有的甚至还处于原始部落阶段,所以这里就不再讨论!
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,当时的罗马结束了王政时代,正式开始三权分立。
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时候,世界的另一边欧洲,也出现了一个横跨三大洲的超级帝国——罗马帝国。
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同时期,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几乎统治了印度次大陆全境,达到了鼎盛时期。不过在阿育王死后,孔雀王朝逐渐分裂,直到灭亡
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,世界上其它地方还在尚未开智的时代,还在跟原始人一样在打打杀杀。

秦始皇统一天下之时,世界各国也都在发生一系列天翻地覆的改变。 据记载,公元前247年,13岁的嬴政登基成为秦王,十年后,嬴政干掉嫪毐和吕不韦,开始独揽大政;此后十三年,嬴政先后灭韩、赵、魏、楚、燕、齐六国,最终在公元前221年一统天下,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——秦朝,中国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。 无独有偶,在这段时间里,其他各国也都在经历各自的精彩: 第一个是与我们相邻且同属四大文明古国的印度: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这段时间,印度正处在孔雀王朝的统治时代,他们当时的国王,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帝王、也是古印度史上最伟大的帝王——阿育王。 公元前268年,阿育王在他父王死后,杀死了自己的99名兄弟,终于登上王位。 其后十余年,阿育王率军南征北战,终于统一印度全境,其领土从现在的西部阿富汗到东部的孟加拉国,囊括整个印度次大陆,合计面积约420万平方公里,孔雀王朝的疆域达到最鼎盛。 另外,阿育王和秦始皇还有一点非常类似,秦始皇死后,帝国内部便开始动荡不安,秦朝也很快分崩离析;而阿育王死后,他的儿子们因互相不服而各自割据一方,并相互之间大打出手,最终导致帝国走向灭亡。 不过,中国相对要幸运一些,因为秦朝灭亡后不久,一个更强大的统一王朝又站起来了,而孔雀王朝灭亡之后,印度便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分裂和动乱之中。 第二个也是同属四大文明古国的两河流域,也就是现如今的叙利亚、美索不达米亚、伊拉克等地区:当时,这片地区原来的巴比伦王国早已经灭亡数百年,此时这片地区的统治者是塞琉古帝国,它是在亚历山大帝国分裂以后,由亚历山大麾下的将军塞琉古一世所创建。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这段时间里,塞琉古帝国正处于他们的第三代君王统治时期,无独有偶,这位君王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王,他在塞琉古帝国的地位,仅次于开国君王,这位君王的名字,叫做安条克三世。 安条克三世在公元前223年继位,此后十余年,他率军南征北战,先是从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手中收复巴勒斯坦,后来又把伊朗东北部的帕提亚(安息)和中亚的巴克特里亚王国拉入自己的统治。 在安条克三世的努力下,塞琉古帝国一度称雄整个中亚,其版图面积达到300多万平方公里,安条克三世也因此号称“大帝”。 不过,在安条克三世晚年时,随着罗马帝国的崛起,塞琉古王朝的日子开始不好过。 在安条克三世病逝的前一年,他的军队在马格尼西亚战役中被罗马军队击败,因而丧失了小亚细亚。等到安条克三世死后,塞琉古王朝也开始陷入动荡之中,最终成为罗马共和国的一个行省。 第三个也是同属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:当时埃及的统治者是托勒密帝国,它是在亚历山大帝国分裂以后,由亚历山大麾下的将军托勒密一世所开创的王朝。 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这一年,托勒密帝国的权力棒正好交接到他们的第四代君王托勒密四世手中,不过这位君王却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,而是一个典型的昏君。 他在继位之时,就杀了自己的母亲和其他王室成员,其后他宠信奸臣,仍由他们把持政府,导致帝国走向衰落,最终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。 最后一个是欧洲史上无法绕过地中海地区:当时这片地区正处在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的统治之下,而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这段时间,正逢罗马共和国与迦太基为争夺地中海霸权,展开了第二场旷日持久的大规模战争,史称第二次布匿战争。 在这场战争中,先是迦太基主帅汉尼拔率6万大军穿过阿尔卑斯山进攻意大利,先后多次击败罗马军队,导致罗马军队阵亡78000名士兵,包括罗马军队的统帅、执政官埃米利乌斯·保卢斯与两位前任执政官,两位刑事推事,四十八位军团将校里的三十九位,与一百八十位罗马元老。 至于迦太基方面,仅有2000士兵伤亡,因此这场战争也直接奠定了汉尼拔在西方军事史上的地位。后来,罗马改变战略,他们派出年仅33岁的大西庇阿率领一支罗马军队在迦太基附近登陆,打算入侵迦太基本土,迦太基急忙召汉尼拔回军救援。 结果,长途奔袭回来的汉尼拔被以逸待劳的大西庇阿击败,汉尼拔军战死约2万人,汉尼拔落荒而逃,迦太基被迫和罗马签订不平等条约,丧失了全部海外领地,迦太基从此走向衰败,数十年后被罗马所灭。 至于此时的其他地区,比如北美、南美、中非、南非,澳洲,东南亚,还有诸如俄罗斯、日本、韩国朝鲜等国家,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,有的甚至还处于原始部落阶段,所以这里就不再讨论!
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,当时的罗马结束了王政时代,正式开始三权分立。
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时候,世界的另一边欧洲,也出现了一个横跨三大洲的超级帝国——罗马帝国。
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同时期,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几乎统治了印度次大陆全境,达到了鼎盛时期。不过在阿育王死后,孔雀王朝逐渐分裂,直到灭亡
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,世界上其它地方还在尚未开智的时代,还在跟原始人一样在打打杀杀。
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,当时的罗马结束了王政时代,正式开始三权分立。
公元前221年,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时候,世界的另一边欧洲,也出现了一个横跨三大洲的超级帝国——罗马帝国。
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同时期,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几乎统治了印度次大陆全境,达到了鼎盛时期。不过在阿育王死后,孔雀王朝逐渐分裂,直到灭亡
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,世界上其它地方还在尚未开智的时代,还在跟原始人一样在打打杀杀。

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什么?世界八大奇迹名称如下:1、巴比伦空中花园、2、亚历山大港灯塔、3、罗德岛太阳神巨像、4、奥林匹亚宙斯神像、5、阿尔忒弥斯神庙、6、摩索拉斯陵墓、7、埃及金字塔、 8、中国秦始皇陵兵马俑。
世界八大奇迹: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大陆的说法,指的是国际公认的世界七大奇迹(按建造时间从先到后):埃及胡夫金字塔、巴比伦空中花园、阿尔忒弥斯神庙、奥林匹亚宙斯神像、摩索拉斯陵墓、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的基础上,再加上中国的秦陵兵马俑。 1,埃及胡夫金字塔:埃及现存金字塔80座,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吉札金字塔,全都是由人工建成。古代埃及人如何雕刻坎石及砌成陵墓,陵墓内部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,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建成,至今还是众说纷纭。 2,巴比伦空中花园: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不是悬挂于空中,这个名称的由来,是因人们把原本希腊文"kremastos"及拉丁文"pensilis"(除“悬挂”之外还有“突出”之意)错误翻译成“悬空”所致。和罗德岛巨像一样,考古学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园的遗迹。 3,阿尔忒弥斯神庙:阿尔忒弥斯(希腊文Αρτεμιδ,拉丁文Artemis),是希腊神话中的月亮神、狩猎女神,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妹妹;而罗马神话则称她为狄安娜(Diana),埃及人称她(Bastet),阿拉伯人称她Lat。在古代的希腊阿尔忒弥斯女神深受敬仰,因此建成七大奇观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。 4,奥林匹亚宙斯巨像:宙斯(Zeus)是希腊众神之神,是奥林匹亚(Olympia)的主神,为表崇拜而兴建的宙斯神像是当世最大的室内雕像,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。拜占庭的菲罗撰写记述七大奇迹说:“我们以其他六大奇迹为荣,而敬畏宙斯神像。” 5,摩索拉斯陵墓:哈利卡纳苏斯的毛索洛斯墓庙约45米高,底座上部呈阶梯形的金字塔状,卡里亚王国摩索拉斯国王的塑像可能矗立在顶端。陵墓毁于公元3世纪的一次地震中。 6,罗德岛太阳神巨像:希腊罗德岛巨像是七大奇观中最神秘的一个,这座巨像建在罗德市(Rhodes)港口的入海处。它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(Helios)的青铜铸像,高约33米。因为它只在短短56年间便毁于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,考古学家甚至连它的确切位置及外观都未能确定。 7,亚历山大灯塔:遵照继亚历山大大帝(马其顿国王)后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第一任法老托勒密的命令,亚历山大城的法罗斯灯塔于公元前300年建在一座人工岛上。由于历史的模糊记载,预估高度115—150米之间(377—492英尺),用闪光的白色石灰石或大理石建成。 8,兵马俑,即秦始皇兵马俑,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,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,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.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。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,俑作为古代墓葬的一种陪葬品而出现,兵马俑即制成兵马(战车、战马、士兵)形状的殉葬品。 除秦陵兵马俑外,也有说法将中国万里长城称为第八大奇迹: 长城(The Great Wall),又称万里长城,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,是一道高大、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,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。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,而是以城墙为主体,同大量的城、障、亭、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。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,发生在首都镐京(今陕西西安)的著名典故“烽火戏诸侯”就源于此。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,互相防守,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,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。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,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,始有万里长城之称。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,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。 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——世界八大奇迹
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指秦始皇陵兵马俑。 位于陕西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,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,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,被誉为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。 它不仅昭示了我国古代人的智慧,同时也为后世留下诸多谜团,尤其是兵马俑手势之谜,更是至今也没有被解开。 世界八大奇迹 1、埃及胡夫金字塔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2631年-公元前2498年,埃及开罗附近的吉萨附近)。 2、巴比伦空中花园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6世纪,巴比伦,幼发拉底河(Euphrates)河东)。 3、阿尔忒弥斯神庙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550年,古希腊爱菲索斯(Ephesus)中)。 4、奥林匹亚宙斯神像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457年,希腊奥林匹亚城)。 5、摩索拉斯陵墓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353年,古希腊)。 6、罗德岛太阳神巨像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282年,爱琴海,希腊-罗德港)。 7、亚历山大灯塔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281年,埃及法洛斯岛)。 8、中国的秦陵兵马俑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246年,陕西西安临潼区)。

世界八大奇迹名称如下:1、巴比伦空中花园、2、亚历山大港灯塔、3、罗德岛太阳神巨像、4、奥林匹亚宙斯神像、5、阿尔忒弥斯神庙、6、摩索拉斯陵墓、7、埃及金字塔、 8、中国秦始皇陵兵马俑。
世界八大奇迹: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大陆的说法,指的是国际公认的世界七大奇迹(按建造时间从先到后):埃及胡夫金字塔、巴比伦空中花园、阿尔忒弥斯神庙、奥林匹亚宙斯神像、摩索拉斯陵墓、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的基础上,再加上中国的秦陵兵马俑。 1,埃及胡夫金字塔:埃及现存金字塔80座,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吉札金字塔,全都是由人工建成。古代埃及人如何雕刻坎石及砌成陵墓,陵墓内部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,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建成,至今还是众说纷纭。 2,巴比伦空中花园: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不是悬挂于空中,这个名称的由来,是因人们把原本希腊文"kremastos"及拉丁文"pensilis"(除“悬挂”之外还有“突出”之意)错误翻译成“悬空”所致。和罗德岛巨像一样,考古学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园的遗迹。 3,阿尔忒弥斯神庙:阿尔忒弥斯(希腊文Αρτεμιδ,拉丁文Artemis),是希腊神话中的月亮神、狩猎女神,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妹妹;而罗马神话则称她为狄安娜(Diana),埃及人称她(Bastet),阿拉伯人称她Lat。在古代的希腊阿尔忒弥斯女神深受敬仰,因此建成七大奇观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。 4,奥林匹亚宙斯巨像:宙斯(Zeus)是希腊众神之神,是奥林匹亚(Olympia)的主神,为表崇拜而兴建的宙斯神像是当世最大的室内雕像,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。拜占庭的菲罗撰写记述七大奇迹说:“我们以其他六大奇迹为荣,而敬畏宙斯神像。” 5,摩索拉斯陵墓:哈利卡纳苏斯的毛索洛斯墓庙约45米高,底座上部呈阶梯形的金字塔状,卡里亚王国摩索拉斯国王的塑像可能矗立在顶端。陵墓毁于公元3世纪的一次地震中。 6,罗德岛太阳神巨像:希腊罗德岛巨像是七大奇观中最神秘的一个,这座巨像建在罗德市(Rhodes)港口的入海处。它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(Helios)的青铜铸像,高约33米。因为它只在短短56年间便毁于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,考古学家甚至连它的确切位置及外观都未能确定。 7,亚历山大灯塔:遵照继亚历山大大帝(马其顿国王)后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第一任法老托勒密的命令,亚历山大城的法罗斯灯塔于公元前300年建在一座人工岛上。由于历史的模糊记载,预估高度115—150米之间(377—492英尺),用闪光的白色石灰石或大理石建成。 8,兵马俑,即秦始皇兵马俑,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,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,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.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。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,俑作为古代墓葬的一种陪葬品而出现,兵马俑即制成兵马(战车、战马、士兵)形状的殉葬品。 除秦陵兵马俑外,也有说法将中国万里长城称为第八大奇迹: 长城(The Great Wall),又称万里长城,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,是一道高大、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,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。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,而是以城墙为主体,同大量的城、障、亭、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。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,发生在首都镐京(今陕西西安)的著名典故“烽火戏诸侯”就源于此。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,互相防守,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,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。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,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,始有万里长城之称。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,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。 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——世界八大奇迹
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指秦始皇陵兵马俑。 位于陕西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,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,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,被誉为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。 它不仅昭示了我国古代人的智慧,同时也为后世留下诸多谜团,尤其是兵马俑手势之谜,更是至今也没有被解开。 世界八大奇迹 1、埃及胡夫金字塔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2631年-公元前2498年,埃及开罗附近的吉萨附近)。 2、巴比伦空中花园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6世纪,巴比伦,幼发拉底河(Euphrates)河东)。 3、阿尔忒弥斯神庙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550年,古希腊爱菲索斯(Ephesus)中)。 4、奥林匹亚宙斯神像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457年,希腊奥林匹亚城)。 5、摩索拉斯陵墓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353年,古希腊)。 6、罗德岛太阳神巨像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282年,爱琴海,希腊-罗德港)。 7、亚历山大灯塔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281年,埃及法洛斯岛)。 8、中国的秦陵兵马俑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246年,陕西西安临潼区)。
世界八大奇迹: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大陆的说法,指的是国际公认的世界七大奇迹(按建造时间从先到后):埃及胡夫金字塔、巴比伦空中花园、阿尔忒弥斯神庙、奥林匹亚宙斯神像、摩索拉斯陵墓、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的基础上,再加上中国的秦陵兵马俑。 1,埃及胡夫金字塔:埃及现存金字塔80座,其中最大的一座金字塔是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的吉札金字塔,全都是由人工建成。古代埃及人如何雕刻坎石及砌成陵墓,陵墓内部通道和陵室的布局宛如迷宫,古代埃及人是用什么方法建成,至今还是众说纷纭。 2,巴比伦空中花园: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不是悬挂于空中,这个名称的由来,是因人们把原本希腊文"kremastos"及拉丁文"pensilis"(除“悬挂”之外还有“突出”之意)错误翻译成“悬空”所致。和罗德岛巨像一样,考古学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园的遗迹。 3,阿尔忒弥斯神庙:阿尔忒弥斯(希腊文Αρτεμιδ,拉丁文Artemis),是希腊神话中的月亮神、狩猎女神,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妹妹;而罗马神话则称她为狄安娜(Diana),埃及人称她(Bastet),阿拉伯人称她Lat。在古代的希腊阿尔忒弥斯女神深受敬仰,因此建成七大奇观之一的阿尔忒弥斯神庙。 4,奥林匹亚宙斯巨像:宙斯(Zeus)是希腊众神之神,是奥林匹亚(Olympia)的主神,为表崇拜而兴建的宙斯神像是当世最大的室内雕像,宙斯神像所在的宙斯神殿则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。拜占庭的菲罗撰写记述七大奇迹说:“我们以其他六大奇迹为荣,而敬畏宙斯神像。” 5,摩索拉斯陵墓:哈利卡纳苏斯的毛索洛斯墓庙约45米高,底座上部呈阶梯形的金字塔状,卡里亚王国摩索拉斯国王的塑像可能矗立在顶端。陵墓毁于公元3世纪的一次地震中。 6,罗德岛太阳神巨像:希腊罗德岛巨像是七大奇观中最神秘的一个,这座巨像建在罗德市(Rhodes)港口的入海处。它是希腊太阳神赫利俄斯(Helios)的青铜铸像,高约33米。因为它只在短短56年间便毁于公元前226年的一次地震中,考古学家甚至连它的确切位置及外观都未能确定。 7,亚历山大灯塔:遵照继亚历山大大帝(马其顿国王)后统治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第一任法老托勒密的命令,亚历山大城的法罗斯灯塔于公元前300年建在一座人工岛上。由于历史的模糊记载,预估高度115—150米之间(377—492英尺),用闪光的白色石灰石或大理石建成。 8,兵马俑,即秦始皇兵马俑,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,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,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.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。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,俑作为古代墓葬的一种陪葬品而出现,兵马俑即制成兵马(战车、战马、士兵)形状的殉葬品。 除秦陵兵马俑外,也有说法将中国万里长城称为第八大奇迹: 长城(The Great Wall),又称万里长城,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,是一道高大、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,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。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,而是以城墙为主体,同大量的城、障、亭、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。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,发生在首都镐京(今陕西西安)的著名典故“烽火戏诸侯”就源于此。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争霸,互相防守,长城修筑进入第一个高潮,但此时修筑的长度都比较短。秦灭六国统一天下后,秦始皇连接和修缮战国长城,始有万里长城之称。 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朝代,今天人们所看到的长城多是此时修筑。 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——世界八大奇迹
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指秦始皇陵兵马俑。 位于陕西西安的秦始皇陵兵马俑,形象地展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横扫六国的磅礴气势,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,被誉为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。 它不仅昭示了我国古代人的智慧,同时也为后世留下诸多谜团,尤其是兵马俑手势之谜,更是至今也没有被解开。 世界八大奇迹 1、埃及胡夫金字塔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2631年-公元前2498年,埃及开罗附近的吉萨附近)。 2、巴比伦空中花园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6世纪,巴比伦,幼发拉底河(Euphrates)河东)。 3、阿尔忒弥斯神庙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550年,古希腊爱菲索斯(Ephesus)中)。 4、奥林匹亚宙斯神像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457年,希腊奥林匹亚城)。 5、摩索拉斯陵墓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353年,古希腊)。 6、罗德岛太阳神巨像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282年,爱琴海,希腊-罗德港)。 7、亚历山大灯塔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281年,埃及法洛斯岛)。 8、中国的秦陵兵马俑(建造时间:约公元前246年,陕西西安临潼区)。

商鞅变法强秦,秦始皇统一六国,谁对秦国统一的贡献大?商鞅之所以为秦国变法,他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强秦,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,商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,才来到秦国寻找实现政治抱负的路径,战国时期的变法虽然多,有李悝变法、申不害变法、吴起变法,但最后能成功的只有商鞅变法,这不是说商鞅的能力比李悝、申不害、吴起强,而是秦国历代君主坚持变法强秦的决心非常强大。 从某种意义上说,商鞅是一匹千里马,如果没有秦孝公这个伯乐识别千里马的话,中国历史上不会有商鞅这个人被记载下来,商鞅为秦国提供的是变法图强的方法,秦孝公为秦国提供的是维持商鞅变法需要的所有特别条件和平台,没有秦孝公的强力支持,商鞅变法就不可能成功。 商鞅变法 同时,反过来说,秦国变得强大,不仅仅只有商鞅的功劳,历代秦王重视变法,并一直维持不变,直到秦始皇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并成功统一天下之后,商鞅的变法也没有改变,哪怕商鞅被杀,秦法也没有被废除,变法已经深入秦国骨髓,成为秦国固定制度的这个功劳就是秦国历代君主。 所以,当商鞅与秦孝公结合时,不仅让商鞅实现了政治抱负,也让秦国得到强盛之道,商鞅在整个过程中最大的作用就是:提供变法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方法,商鞅时代的秦国根本没有统一天下之志向,秦国真正有统一天下的志向,是后来国力变得强大之后的顺理成章。 秦国历史上真正有统一天下的志向是从秦昭襄王开始的,只有秦国的实力一步一步强大起来,秦国国君的野心才开始膨胀,才开始有了统一天下之志,虽然这与商鞅变法有着直接关系,但是商鞅的变法无论是主观意志,还是客观事实,都没有统一天下之志。 秦孝公与商鞅 自西周建立,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,名义上的周朝在华夏大地存在了800多年,根深蒂固的分封制与封建等级礼法制度深入人心,有多少个诸侯国,就有多少种语言、文字、货币、度量衡,无论是出于习惯的力量还是效忠的观念,统一所有诸侯国都是中国历史上最难的一次统一天下之战,没有之一,而这次最难的统一之战是秦始皇嬴政完成的。 秦国历史上从秦孝公开始,经秦惠文王、秦武王、秦昭襄王、秦孝文王、秦庄襄王,最后到秦始皇嬴政,经历了七代人不懈的努力,才最终在秦始皇嬴政手中统一天下,可见统一天下有多难,虽然最终在秦始皇手中统一,但是,若不是秦始皇的英明领导、正确的战略战术、合理的政治谋略,秦国能在十年内统一天下吗? 历任秦王 如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功劳做一个功臣表排名的话,那么秦始皇的功劳绝对是排在第一的。 秦国实力在秦始皇时期虽然已经是天下最强,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统一天下的,仍然需要高超的政治谋略、合理的军事行动、正确的用人方针。 首先,秦始皇是第一个明确提出统一天下战略方针的秦国国君,秦始皇在李斯与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统一天下的战略,之前的秦王,比如秦昭襄王,虽然有统一天下的野心,但只是埋藏在心中,并未没有明确提出,只有秦始皇是明确提出了。 秦始皇 其实,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大战略是军事进攻为主,政治收买为辅,对于邻近国家,比如韩国、赵国、魏国、楚国,实行军事进攻,对于偏远国家,比如燕国与齐国,以金钱收买拉拢为主要手段,让燕国与齐国在秦国攻打其他国家时不插手,其实这也就是远交近攻,更是一种破坏合纵的政治手段。 最后,秦始皇在用人方面是非常出色,比如灭楚,秦始皇先是让年轻将领李信率领20万秦军攻打楚国,结果失败了,如此强大的秦国居然被打败了,可见秦国的实力也没有强过摧朽拉枯的地步,李信失败后,秦始皇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,不是每个国君都会承认自己的错误,秦始皇算一个,并请出老将王翦最终才灭亡楚国,王翦灭楚也是谋略与军事行动相结合,才一举灭亡楚国,要知道楚国当时的面积是所有诸侯国中最大的,战略纵深广大,王翦灭楚用了60万人,难度还是相当大的,想想看,如果王翦也失败了,秦国能统一天下吗?是不是会延迟? 秦灭六国 另外,秦国灭亡赵国也是军事与谋略相配合的,王翦最终是用了离间计迫使赵王杀了李牧,才最终击败了赵国,想想看,如果李牧不死的话,秦国能不能拿下赵国还是一个未知数?即使能拿下,时间也会被大大推迟了,这些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,所以说统一六国也不是那么容易,所以秦始皇才是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。 相比之下,商鞅对于秦国统一天下的功劳算是最小的,不如历代秦王,因为商鞅提供的是:变法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方法,这与秦国统一六国没有直接关系,而有间接关系,因为商鞅在变法时,根本就不知道秦国将来能不能统一天下,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,商鞅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,放眼整个天下,只有秦国给了他这个机会,而助商鞅变法成功的就是秦孝公,这就是伯乐的重要性,千里马只有遇到了伯乐才是千里马,否则就是一匹普通无人相识的马。 远交近攻 所以秦孝公是秦国统一天下排名第二的功臣,他的功臣是间接的,因为秦孝公为了秦国的强大有着无比坚强的决心和意志,也只有秦孝公能重用商鞅,让秦国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变法图强,这是秦国强大的基础和根本,秦国的强大在秦孝公与后世历代秦国国君手中发展成了制度,成为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实力。 所以,商鞅只是变法强秦,而秦始皇嬴政却是实实在在的统一六国,当然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劳远超商鞅,其实也可以这么说,把商鞅换成吴起、李悝等变法家,秦国仍然可以强大到统一天下。

商鞅之所以为秦国变法,他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强秦,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,商鞅在魏国得不到重用,才来到秦国寻找实现政治抱负的路径,战国时期的变法虽然多,有李悝变法、申不害变法、吴起变法,但最后能成功的只有商鞅变法,这不是说商鞅的能力比李悝、申不害、吴起强,而是秦国历代君主坚持变法强秦的决心非常强大。 从某种意义上说,商鞅是一匹千里马,如果没有秦孝公这个伯乐识别千里马的话,中国历史上不会有商鞅这个人被记载下来,商鞅为秦国提供的是变法图强的方法,秦孝公为秦国提供的是维持商鞅变法需要的所有特别条件和平台,没有秦孝公的强力支持,商鞅变法就不可能成功。 商鞅变法 同时,反过来说,秦国变得强大,不仅仅只有商鞅的功劳,历代秦王重视变法,并一直维持不变,直到秦始皇发动统一六国的战争并成功统一天下之后,商鞅的变法也没有改变,哪怕商鞅被杀,秦法也没有被废除,变法已经深入秦国骨髓,成为秦国固定制度的这个功劳就是秦国历代君主。 所以,当商鞅与秦孝公结合时,不仅让商鞅实现了政治抱负,也让秦国得到强盛之道,商鞅在整个过程中最大的作用就是:提供变法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方法,商鞅时代的秦国根本没有统一天下之志向,秦国真正有统一天下的志向,是后来国力变得强大之后的顺理成章。 秦国历史上真正有统一天下的志向是从秦昭襄王开始的,只有秦国的实力一步一步强大起来,秦国国君的野心才开始膨胀,才开始有了统一天下之志,虽然这与商鞅变法有着直接关系,但是商鞅的变法无论是主观意志,还是客观事实,都没有统一天下之志。 秦孝公与商鞅 自西周建立,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,名义上的周朝在华夏大地存在了800多年,根深蒂固的分封制与封建等级礼法制度深入人心,有多少个诸侯国,就有多少种语言、文字、货币、度量衡,无论是出于习惯的力量还是效忠的观念,统一所有诸侯国都是中国历史上最难的一次统一天下之战,没有之一,而这次最难的统一之战是秦始皇嬴政完成的。 秦国历史上从秦孝公开始,经秦惠文王、秦武王、秦昭襄王、秦孝文王、秦庄襄王,最后到秦始皇嬴政,经历了七代人不懈的努力,才最终在秦始皇嬴政手中统一天下,可见统一天下有多难,虽然最终在秦始皇手中统一,但是,若不是秦始皇的英明领导、正确的战略战术、合理的政治谋略,秦国能在十年内统一天下吗? 历任秦王 如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功劳做一个功臣表排名的话,那么秦始皇的功劳绝对是排在第一的。 秦国实力在秦始皇时期虽然已经是天下最强,但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统一天下的,仍然需要高超的政治谋略、合理的军事行动、正确的用人方针。 首先,秦始皇是第一个明确提出统一天下战略方针的秦国国君,秦始皇在李斯与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统一天下的战略,之前的秦王,比如秦昭襄王,虽然有统一天下的野心,但只是埋藏在心中,并未没有明确提出,只有秦始皇是明确提出了。 秦始皇 其实,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大战略是军事进攻为主,政治收买为辅,对于邻近国家,比如韩国、赵国、魏国、楚国,实行军事进攻,对于偏远国家,比如燕国与齐国,以金钱收买拉拢为主要手段,让燕国与齐国在秦国攻打其他国家时不插手,其实这也就是远交近攻,更是一种破坏合纵的政治手段。 最后,秦始皇在用人方面是非常出色,比如灭楚,秦始皇先是让年轻将领李信率领20万秦军攻打楚国,结果失败了,如此强大的秦国居然被打败了,可见秦国的实力也没有强过摧朽拉枯的地步,李信失败后,秦始皇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,不是每个国君都会承认自己的错误,秦始皇算一个,并请出老将王翦最终才灭亡楚国,王翦灭楚也是谋略与军事行动相结合,才一举灭亡楚国,要知道楚国当时的面积是所有诸侯国中最大的,战略纵深广大,王翦灭楚用了60万人,难度还是相当大的,想想看,如果王翦也失败了,秦国能统一天下吗?是不是会延迟? 秦灭六国 另外,秦国灭亡赵国也是军事与谋略相配合的,王翦最终是用了离间计迫使赵王杀了李牧,才最终击败了赵国,想想看,如果李牧不死的话,秦国能不能拿下赵国还是一个未知数?即使能拿下,时间也会被大大推迟了,这些都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,所以说统一六国也不是那么容易,所以秦始皇才是统一六国的最大功臣。 相比之下,商鞅对于秦国统一天下的功劳算是最小的,不如历代秦王,因为商鞅提供的是:变法的理论基础与实际操作方法,这与秦国统一六国没有直接关系,而有间接关系,因为商鞅在变法时,根本就不知道秦国将来能不能统一天下,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,商鞅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,放眼整个天下,只有秦国给了他这个机会,而助商鞅变法成功的就是秦孝公,这就是伯乐的重要性,千里马只有遇到了伯乐才是千里马,否则就是一匹普通无人相识的马。 远交近攻 所以秦孝公是秦国统一天下排名第二的功臣,他的功臣是间接的,因为秦孝公为了秦国的强大有着无比坚强的决心和意志,也只有秦孝公能重用商鞅,让秦国维持了一百多年的变法图强,这是秦国强大的基础和根本,秦国的强大在秦孝公与后世历代秦国国君手中发展成了制度,成为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实力。 所以,商鞅只是变法强秦,而秦始皇嬴政却是实实在在的统一六国,当然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劳远超商鞅,其实也可以这么说,把商鞅换成吴起、李悝等变法家,秦国仍然可以强大到统一天下。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